2024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谯城区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谯城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现将谯城区人民检察院2024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用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抓实。依法严惩恶性暴力犯罪,批捕故意杀人、抢劫、强奸、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41件51人,起诉40件44人。保持打击毒品犯罪高压态势,从严办理此类案件11件12人。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两卡”等犯罪,办理此类案件105件198人。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洗钱等犯罪4件4人。“马某某受贿、洗钱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经济犯罪典型案例。
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批捕涉恶犯罪5件33人,起诉2件19人,严厉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裸聊敲诈、杀猪盘投资诈骗犯罪,对汪某、饶某某等18人涉嫌涉网黑恶势力犯罪依法提起公诉。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重运用法治方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打造“谯检护·益企行”检察护企品牌,谋划27项任务,细化41条举措,坚决守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批捕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40件57人,起诉38件48人。开展“空壳公司”专项治理,批捕利用“空壳公司”实施犯罪3件4人,起诉4件4人。畅通检企联系渠道,联络企业200余家(次),帮助解决发展难题30余项。开展涉市场主体民事执行专项监督,排查涉企民事检察监督案件线索80余件,发出检察建议30件,法院回复采纳率100%。保障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120余人次。
(二)始终坚持为人民司法,用法治守护美好生活。
用心守护美丽家园。以“如我珍邑”之心维护“绿水青山”。依法守护耕地红线、保护高标准农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办理涉土地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7件。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起诉危害食药安全犯罪7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件。守护“绿色活文物”,办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领域案件47件,督促保护全区110株一、二、三级古树名木。“督促整治河道内违法建设光伏电站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评为“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同服务保障国家水安全典型案例”。
用心回应群众诉求。以“如我在诉”之心深化司法关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防止潜在隐患变成现实风险、现实风险变成现实危害,排查风险隐患14件,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发布平安建设“双提升”信息124期、八五普法信息123期。加大社会矛盾化解力度,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64件次,院领导包案办理信访案件40件,实质性化解重复信访案件9件。
用心护航民生民利。以“如我有难”之心保障群众合法权益。选派1名干警担任驻村工作队员,81名干警联系帮扶206名脱贫户、监测户,帮助解决生活难题36个,乡村振兴持续发力。联合住建等单位推进适老化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让出行无碍更“有爱”,该项工作被《安徽日报》报道。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联合区总工会出台《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绘就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同心圆。深入开展“助力根治欠薪”专项攻坚,办理欠薪刑事案件19件22人,帮助追讨工资400余万元。发挥支持起诉职能,支持农民工讨薪、妇女、老年人、残疾人起诉48件,帮助讨回薪资、获得人身损害赔偿金、财产赔偿金200余万元。落实做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建立完善精准救助、多元帮扶机制,办理司法救助案件29件,联合市检察院发放救助金49万余元。
用心做好“朝阳事业”。以“如我守望”之心呵护未成年人成长,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9人,监督立案2件,纠正漏捕漏诉8人。对“问题少年”宽容不纵容,对初犯、偶犯和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不批捕80人,不起诉33人,附条件不起诉60人,跟踪帮教60人;对涉嫌严重犯罪的批捕55人、起诉49人。增强综合保护合力,就酒店违规接待未成年人入住、保障未成年人居住环境安全、校园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20件,采纳率100%。增进检校互动,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法治教育100余场次,受众3万余人次。开设“谯心护苗”微课堂,制作法治教育视频6个,动漫法治课《初中生小谯的一天》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精品法治课一等奖。
(三)始终坚持为司法担当,用法治实现公平正义。
刑事检察结构优化。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以轻罪治理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侦查活动监督,监督立案8件、撤案144件;纠正漏捕漏诉74人;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472件次。加强刑事审判监督,书面纠正刑事审判活动违法38件,采纳率100%;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15件。深化部门合作,凝聚监督合力,内部移送法律监督线索43件,成案率100%。强化刑事执行活动监督,制发社区矫正对象脱漏管监督意见6件,纠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严重违法行为22件,累计监督实刑收监执行74人。
民事检察多元监督。牢固树立精准监督理念,受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114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生效裁判提出再审检察建议7件,提请市检察院抗诉1件;对民事审判程序中违法行为监督17件,提出纠正违法检察建议13件。精准开展金融领域检察监督,办理借款合同、追偿权、证券类纠纷等案件27件,制发检察建议19件。办理王某某违法放贷系列案件,向法院发送再审检察建议4件、纠正违法检察建议2件,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开展违法终结民事执行监督专项行动,监督民事执行案件18件,促进解决“执行难”“执行乱”问题。
行政检察监督实化。发挥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作用,受理行政监督案件43件。落实“行刑反向衔接”机制,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142件,1件入选全省典型案例,督促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处罚53人,破解“不刑不罚、应罚未罚”问题。开展政府履约践诺和公共政策兑现专项行动,立案2件,督促行政机关兑付资金30余万元。抓实民生领域行政检察履职,办理涉民生案件36件,就养老机构食品安全问题制发检察建议2份,让老年人食有所安;办理农民工讨薪、工伤认定领域监督案件6件,让劳动者劳有所得,不再忧薪。“侯某某双重户口户政管理职责监督案”入选全市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
公益诉讼检察保护强化。牢记公共利益代表职责,办理公益诉讼案件93件。准确把握磋商的功能定位和适用条件,对于磋商不能解决的公益损害问题,及时制发检察建议,避免久磋不决,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44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4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4件。聚焦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等领域,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助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监督,“督促整治北关历史街区内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安徽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并被法治日报、安徽法治报专题报道。围绕“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开展“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保护专项监督,与区市场监管局、中药材协会建立地理标志协同保护机制,推进地理标志全链条保护,“督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新业态食药安全典型案例。
(四)始终坚持为队伍赋能,用法治引领高素质建设。
始终坚持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检察机关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定位,始终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要求,擦亮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机关的鲜明政治底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全覆盖开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完成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制定措施21条,整改完成率100%。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扎实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机关四个党支部均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机关党委被亳州市委评为“亳州市先进党组织”。
全面提升队伍素能。丰富人才资源储备,招录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干警,从源头上保证检察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加强教育培训,举办全员政治轮训班、专题读书班、理论研讨会,分级分类培训检察人员1216人次。开展检察官与法官、警官同堂培训,针对重罪检察疑难问题等司法实务开展研讨交流。注重以赛促训、以赛促练,14名干警在业务竞赛中被评为全省、全市优秀公诉人和业务能手、标兵,5名干警入选全省各类检察人才库。不断深化检察理论研究,3篇文章被国家级综合知名期刊采用,2篇文章参选长三角法治论坛、中部崛起法治论坛征文,1篇文章获评全省女检察官优秀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二等奖,结项、立项省院课题各1项。
持续深化从严治检。始终坚持严的基调,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检,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风建设整顿年”活动和司法领域专项整治,确保干警履职尽责,真抓实干。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组监督,凝聚“两个责任”落实合力。压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定《“一把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常态化开展日常督察,“双班子”带队督察115次,发督察通报15期。坚持谈话常提醒,开展分级分类谈心谈话569人次。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要求,干警主动填报102件,“逢问必录”成为思想和行动自觉。
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检察履职各环节。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检察机关服务保障谯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接受区政协“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推进谯城公益诉讼”工作调研,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邀请代表、委员视察工作、参加活动50余人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等参与公开听证155件次,人民监督员工作表现突出,被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安徽省司法厅联合表彰。
二、存在的不足
我们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服务大局、检察为民还需进一步创新思维、完善举措;二是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能力亟待加强,监督质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检察人员理念、能力、素养与新时代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还有差距,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举措,切实加以整改。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5年我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推进“六区建设”,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突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现代化美好谯城建设。
一是增强政治建设,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力量牵引。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重大原则,以及法治领域改革的部署要求,立足检察职能,找准找实履职切入点和着力点,将党的领导贯穿监督办案各方面全过程。
二是强化“府检联动”,为法治政府建设注入强大合力。全面深化行政监察监督,强化依法能动履职。在切实履行传统行政诉讼监督职能的同时,积极稳妥探索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主动融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解化解综合机制,强化行政争议源头预防。以“抓前端、治未病”的态度,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在坚持国家机关分工负责的前提下,协同配合、凝聚共识,以公平合法、各方均可接受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争议,促进案结事了。
三是深化宣传教育,为法治政府建设营造浓厚氛围。立足检察职能,主动作为,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检察为民办事的重要内容,加强法治服务供给,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围绕办案中的创新点开展宣传,以案例为原型深挖背后的故事,将典型案例融入普法教育,做亮案例宣传,以群众的关心关切点作为法制宣传的聚焦点,为检察机关正确履行检察职责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提升法治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参与度。
四是优化队伍建设,为法治政府建设夯实发展根基。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检,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加强队伍监督教育管理,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三个规定”落实,提升司法公信力。一体抓好“三个管理”,不断提升检察管理科学化水平。持续推进人才培养计划,激发专业人才、优秀年轻干警成长动力和成才潜力。